法宣在线积分与考试题库(三十六)

2020年06月09日 星期二 15:29:29 法宣在线, 资源共享 5,123 次 0

2251、(单选题)清末修律、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等历史上的法制变革都没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 )。
A.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力量
B.缺乏法制变革的精神文化资源
C.缺乏相应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缺乏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

2252、(单选题)在现代政党政治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任何一个政党,都以争取执掌( )为目标。
A.国家立法权
B.国家行政权
C.国家司法权
D.国家政权



2253、(单选题)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我国( )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A.民法
B.行政法
C.宪法
D.监督法

2254、(单选题)任何一个政党,其执政的合法性归根结底取决于( )。
A.是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B.是否得到法律的确认
C.是否经由全民票决
D.是否在议会中获得多数议席

2255、(单选题)实现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 )。
A.具备高度的民主政治
B.具备完备的制度体系
C.具备高素质的法官队伍
D.具备强有的力的执法力量

2256、(单选题)下列与坚持党对法治事业的政治领导相背离的是( )。
A.把党的各项政治主张和要求及时地反映到立法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
B.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司法工作中存在的冤假错案
C.加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统筹协调
D.为政法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改善政法机关的执法条件

2257、(单选题)下列与党对法治事业的组织领导相背离的是( )。
A.是实现党的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的必要方式和手段
B.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组织构造的重要特色
C.主要是通过决定并选派国家政权机关重要干部来实施组织领导
D.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干部队伍

2258、(单选题)下列有关如何认识和处理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正确的选项应是( )。
A.有政策依政策,没有政策依法律
B.有法律依法律,没有法律依政策
C.党的政策是首要的,国家法律是次要的
D.党的政策代表“党心”,国家法律代表“民心”

2259、(单选题)“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这一论断最早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 )。
A.邓小平
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2260、(多选题)就西方国家政党对法治的领导来看,其实现途径主要有( )。
A.通过立法实现执政党对法治的领导
B.通过法官的选举和委任对司法施加影响
C.通过政党之间的制衡对司法施加影响
D.通过对司法机构的影响来干涉司法活动



2261、(多选题)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积极倡导者
B.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主要推动者
C.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D.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具体执行者

2262、(多选题)对于大力增强全民族法治意识的正确理解是( )。
A.有利于确立党的至高无上权威
B.有利于抵制人治、神治或德治的观念
C.有利于抵制法律虚无主义思想
D.有利于抵制法律万能论思想

2263、(多选题)下列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物质条件相对匮乏
B.全民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C.中国的法治建设事实上从一开始就处于相对不利的环境之中
D.民主政治尚不发达

2264、(多选题)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的集中体现是( )。
A.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
B.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
C.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D.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业务领导

2265、(多选题)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的关系表现在( )。
A.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核心内容
B.国家法律是党的政策的核心内容
C.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
D.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

2266、(多选题)党的政策这种社会调整措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是( )。
A.政策调整往往缺乏明确性
B.政策调整往往缺乏宏观性
C.政策缺少法律规范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国家强制性
D.政策缺少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稳定性

2267、(多选题)就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三者的关系来说,正确的理解是( )。
A.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
C.依法执政是党最基本的执政方式
D.三者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2268、(多选题)依法执政是( )。
A.执政计划
B.执政理念
C.执政纲领
D.执政实践

2269、(多选题)胡锦涛同志曾经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 )”。
A.依法执政
B.依法行政
C.依法办事
D.公正司法

2270、(判断题)在现代政党政治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任何一个政党,都以争取执掌对法治的领导权为目标。
A.对
B.错



2271、(判断题)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A.对
B.错

2272、(判断题)现代法治社会主要是靠法制变革建立起来的。
A.对
B.错

2273、(判断题)中国法制变革属于“外发型”法制现代化,是对西方法治化的冲击而做出的回应。
A.对
B.错

2274、(判断题)执政党对法治的领导是我国特有的社会历史现象。
A.对
B.错

2275、(判断题)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的物质条件是高度发达的和完善的市场经济。
A.对
B.错

2276、(判断题)清末修律、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等历史上的法制变革都没有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一支强有力的政治力量。
A.对
B.错

2277、(判断题)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须把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A.对
B.错

2278、(判断题)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优势。
A.对
B.错

2279、(判断题)在我国,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A.对
B.错

2280、(单选题)测试添加
A.1
B.1
C.1



2281、(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 )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A.全国人大 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党 党
D.全国人大 国务院

2282、(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法治
B.依法执政
C.依法行政
D.立法司法

2283、(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新要求时强调,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A.宪法公信力
B.立法机关公信力
C.政府公信力
D.司法公信力

2284、(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A.统一、尊严、权威
B.统一、准确、权威
C.准确、权威、实施
D.准确、尊严、权威

2285、(单选题)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执法为民
D.公平正义

2286、(单选题)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 )。
A.法治
B.依法行政
C.道德
D.法制

2287、(单选题)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 )。
A.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接近
B.每个人拥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和机会
C.社会成员能依法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法律保护
D.人们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责任相一致

2288、(单选题)下列关于“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应写入宪法
B.“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于2014年被正式提出
C.“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D.“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宪法明确规定的

2289、(单选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 )。
A.人民主体地位
B.党的领导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2290、(单选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必须坚持( )。
A.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291、(多选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做好哪些工作?( )
A.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C.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D.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292、(多选题)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的规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有( )。
A.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293、(多选题)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294、(多选题)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具体指( )。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B.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C.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295、(多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其原因包括( )。
A.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
B.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
C.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D.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2296、(多选题)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哪些决定?( )
A.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C.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2297、(多选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B.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C.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
D.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2298、(多选题)《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问题十分突出
B.一些司法人员作风不正、办案不廉,办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
C.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
D.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

2299、(多选题)《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的我国立法领域的突出问题有( )。
A.立法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规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不够,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性不足,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B.立法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C.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立法实际上成了一种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决,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大管用
D.一些地方利用法规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全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造成障碍,损害国家法治统一

2300、(多选题)《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全会决定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这样做的意义有( )。
A.彰显宪法权威
B.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
C.激励公职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
D.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对不起,没有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