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exists(): File name is long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path length on this platform (260): C:\wwwroot\xinyizhishu.top/wp-content/themes/pitch/single-post-%e4%b8%93%e4%b8%9a%e6%8a%80%e6%9c%af%e4%ba%ba%e5%91%98%e7%bb%a7%e7%bb%ad%e6%95%99%e8%82%b2%e5%9c%a8%e7%ba%bf%e5%ad%a6%e4%b9%a0%e4%b8%8e%e8%80%83%e8%af%95%e9%a2%98%e5%ba%93%ef%bc%88%e5%85%ad%ef%bc%89.php in C:\wwwroot\xinyizhishu.top\wp-includes\template.php on line 518

Warning: file_exists(): File name is long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path length on this platform (260): C:\wwwroot\xinyizhishu.top/wp-content/themes/pitch/single-post-%e4%b8%93%e4%b8%9a%e6%8a%80%e6%9c%af%e4%ba%ba%e5%91%98%e7%bb%a7%e7%bb%ad%e6%95%99%e8%82%b2%e5%9c%a8%e7%ba%bf%e5%ad%a6%e4%b9%a0%e4%b8%8e%e8%80%83%e8%af%95%e9%a2%98%e5%ba%93%ef%bc%88%e5%85%ad%ef%bc%89.php in C:\wwwroot\xinyizhishu.top\wp-includes\template.php on line 521

Warning: file_exists(): File name is long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path length on this platform (260): C:\wwwroot\xinyizhishu.top/wp-includes/theme-compat/single-post-%e4%b8%93%e4%b8%9a%e6%8a%80%e6%9c%af%e4%ba%ba%e5%91%98%e7%bb%a7%e7%bb%ad%e6%95%99%e8%82%b2%e5%9c%a8%e7%ba%bf%e5%ad%a6%e4%b9%a0%e4%b8%8e%e8%80%83%e8%af%95%e9%a2%98%e5%ba%93%ef%bc%88%e5%85%ad%ef%bc%89.php in C:\wwwroot\xinyizhishu.top\wp-includes\template.php on line 524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学习与考试题库(六) | 信义之树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在线学习与考试题库(六)

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 10:50:09 继续教育 5,229 次 0

一、单选题
1.在我国,()提出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1.0分)
A.《“十二五”规划纲要》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D.十八届五中全会

2.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的()意识。(1.0分)
A.发展
B.全球
C.公众参与
D.环境道德

3.在生态文明社会,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应该是()。(1.0分)
A.敬畏自然
B.征服自然
C.改造自然
D.顺应自然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B.内分泌干扰物
C.持久性毒害污染物
D.常规污染物

5.贫困地区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形,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1.0分)
A.海拔较高的地区
B.人迹罕至的地区
C.自然环境脆弱的地区
D.物种丰富的地区

6.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是()。(1.0分)
A.节约能源资源
B.开展新能源革命
C.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发展相协调
D.经济发展必须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协调

7.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1.0分)
A.成效显著
B.成就显著
C.成效卓著
D.成就卓著

8.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下列表述错误的是()。(1.0分)
A.对象一般是多个项目
B.涉及面较小
C.评价范围较小
D.工作较为简单

9.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
B.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C.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
D.杜绝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10.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以()为固定中心的全球资源的跨国界集散成为资源、环境主要利用形态,人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得到物质能源和信息的服务支撑。(1.0分)



A.城市
B.农村
C.城镇
D.区域

11.()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1.0分)
A.《“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B.《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C.《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
D.《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12.()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1.0分)
A.游牧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13.()通过了推动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议程——《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0分)
A.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B.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C.第一届联合国环境大会
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

14.从改变经济发展的能源结构角度,发展绿色经济是要()。(1.0分)
A.发展低碳经济
B.推进清洁生产,实行节能减排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D.发展共享经济

15.()是环境权的核心,是指日照权、眺望权、景观权、嫌烟权、亲水权、清洁空气权、公园利用权、历史性环境权、享有自然权等。(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16.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1.0分)
A.社会文明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
C.物质文明建设
D.精神文明建设

17.()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1.0分)
A.十七大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九大
D.十三届人大

18.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全球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1.0分)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19.()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1.0分)
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B.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C.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D.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20.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1.0分)



A.5
B.6
C.7
D.8

21.()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1.0分)
A.森林
B.湿地
C.海洋
D.耕地

22.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

23.2017年11月,在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上,()和“落实行动”成为会议的两大关键词,许多国家认为消费者能促进企业行为进而实现低碳转型,引导企业走向更绿色的未来。(1.0分)
A.“公众参与”
B.“文明消费”
C.“环保节能”
D.“勤俭节约”

24.截至2017年8月29日,38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中,审议并通过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关文件多达()份,涉及到全部()类生态文明制度。(1.0分)
A.40,6
B.46,8
C.48,6
D.50,10

25.截至2019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一共公布了()批绿色制造名单。(1.0分)
A.2
B.3
C.4
D.5

26.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绿色转型。(1.0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D.《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27.首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出现“生态文明”一词的是()。(1.0分)
A.《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8.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1.0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29.()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既包括向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权利保护。(1.0分)
A.环境资源使用权
B.环境状况知情权
C.环境参与权
D.环境侵害请求权

30.全球每年1260万死亡人数中,有()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1.0分)



A.10%
B.23%
C.32%
D.35%

二、多选题
1.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包括()。(2.0分))
A.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
B.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抉择
C.是参与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举措
D.是提高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2.0分))
A.根基
B.条件
C.其他建设的自然载体
D.其他建设的环境基础

3.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大理念,包括()。(2.0分))
A.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
B.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
C.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
D.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4.绿色发展的时代特征包括()。(2.0分))
A.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
B.资源能源的节约发展
C.国家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D.人口的均衡发展、生态的安全发展

5.关于中国的能源现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0分))
A.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开采条件较差
B.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
C.能源矿产资源消耗量大
D.能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6.《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六大原则,包括()。(2.0分))
A.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坚持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
B.坚持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
C.坚持主动作为和国际合作相结合
D.坚持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7.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一系列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包括()。(2.0分))
A.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B.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C.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D.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8.草地资源的作用包括()。(2.0分))
A.净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调节气候
D.防风固沙

9.我国的资源环境法律体系包括()。(2.0分))
A.环境保护法律
B.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C.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D.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10.物联网可以运用于()等领域。(2.0分))



A.政府管理
B.公共安全
C.安全生产
D.环境保护

11.下列国际组织中,对环境问题进行关注的有()。(2.0分))
A.世界自然保护同盟
B.世界自然基金会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D.绿色和平组织

12.发展生态产业涉及的部门包括()。(2.0分))
A.服务部门
B.交换部门
C.分解部门
D.再生部门

13.关于我国水污染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2.0分))
A.水体缺氧状况十分严重
B.内陆湖泊全部富营养化
C.湖泊面积正在萎缩
D.对工农业、市政工业、人体健康等方面造成巨大损失

14.法家()的思想,为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思想渊源。(2.0分))
A.法布于众
B.依法办事
C.刑无等级
D.保持法律稳定

15.循环经济“3R”原则包括()。(2.0分))
A.减量化
B.再循环
C.再利用
D.再思考

16.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包括()。(2.0分))
A.保障公众合法生存权利和环境权利的需要
B.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育的程度
C.弥补政府管理缺陷的需要
D.能够扩大影响,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

17.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五类”“三级”组成。其中,“五类”指五种类型的环境标准,包括()。(2.0分))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
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E.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18.重建经济秩序的措施包括()。(2.0分))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害物质的国际间流动,减少在贫困地区设置污染性工业
B.消除贫困
C.制止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削减核武器数量,把核力量对全球生态环境进行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控制到最小限度
D.加强对生物基因的保护,建立全球性的生态保护区,设置以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的贸易限制,划分生态环境脆弱类型,规定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成本核算的级差标准

19.下列选项中,对生态工业化道路的描述正确的有()。(2.0分))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20.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2.0分))



A.PM2.5问题引起公众关注
B.农村环境保护十分薄弱
C.水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D.生态环境风险凸显

三、判断题
1.城市是以服务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其功能是由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1.0分)

2.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等文件,提出了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1.0分)

3.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聚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1.0分)

4.2000后,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模式。(1.0分)

5.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也影响社会的和谐。(1.0分)

6.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生态价值评价,在全球生态意识的指导下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实现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取向,建立具有生态价值取向的产业结构,这种具有生态价值取向意义的科学技术产业才是具有保持基因、保持人类持续发展、保持地球不致于毁灭的伦理意义上的第一生产力。(1.0分)

7.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听力会下降,甚至产生噪声性耳聋。人们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出低噪声环境下2~3倍。(1.0分)

8.人口的生产是所有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人口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要素。(1.0分)

9.我国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等文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0分)

10.在国外,日本是减污染早治理的唯一国家。(1.0分)



11.从能源的消耗来看,服务业的能源消耗远远高于工业。(1.0分)

12.人工智能是一种全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系统,以信息论、计算机科学、控制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知识为基础,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的智能,通过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同时得到最佳结果。(1.0分)

13.道家探寻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生态文明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论渊源。(1.0分)

14.从个人层面看,绿色生活意味着衣食住行更环保。每个公民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力提倡“适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人人践行绿色生活,衣食住行游勤俭节约、绿色低碳。(1.0分)

15.“里约 + 20”峰会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15年后发展议程,包括可持续消费和生产”。(1.0分)

16.我国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跨越发展。(1.0分)

17.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制约因素、最难解决的问题、最有可能达不到的目标,就是生态环境。(1.0分)

18.中华文化是一个信仰自由的文化,可以说是最好的人类社会生态学,这是最早的“社会生态位”选择。(1.0分)

19.传统科学技术造成了工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用生态化的科学技术重建全球工农业生态系统,才能使人类的经济系统与周围资源、环境相协调。(1.0分)

20.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科学发展的生态化、应用技术的生态化。(1.0分)



21.信息文明是生态文明得以实现的管理手段。(1.0分)

22.生态安全是国防军事、政治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和载体,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等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1.0分)

23.我国的全国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从21世纪初才开始。(1.0分)

24.现代物理学与生物学的联盟,使生态学的突破成为可能。(1.0分)

25.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1.0分)

26.生态公正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相关关系方面,不同国家、地区、群体之间拥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必须公平对等,体现了人们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其权利和义务、所得与投入的一种公正评价。(1.0分)

27.生物多样性减少将严重破坏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气候、土壤肥力、空气、水和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及其他活动,直接影响人类的文化多样性。(1.0分)

28.人们直接使用化石能源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第二碳足迹,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第一碳足迹。(1.0分)

29.在国土空间的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1.0分)

30.目前,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造成的全球外来非生物因素入侵危害问题已经得到了重视。(1.0分)



对不起,没有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